異鄉遊子的我,到台灣求學、工作已經十二年了,所以總是特別珍惜每個我在澎湖的日子;和家人一起用餐、分享心情點滴的那刻,是人間最平凡的幸福。
日期:2011-05-08~11
地點:[澎湖縣]我回澎湖的點點滴滴
配備:Canon S90相機。
答應了媽媽,母親節當天我會回到澎湖,媽媽也已經準備好大螃蟹等我回家享用。
即便環島行程大delay,母親節當天我還是得排除萬難、順利返家。就這樣,我從花蓮七星潭一路趕趕趕,騎車沿台九線經蘇花、宜蘭、礁溪回到台北,再提著大包小包的諾貝爾奶凍(芋頭、芒果口味)以及曾記麻糬、花蓮薯、廣盛堂羊羹,搭乘晚上七點多的末班次飛回馬公,終於順利地跟媽媽道聲母親節快樂。
由於姐姐、姐夫以及他們家的小朋友回嘉義過節了(週二才會回澎湖),所以家裡只剩下我跟爸爸、媽媽。這趟預計在澎湖待上三天,週三晚上再飛回台北。
這是週三下午,姐姐的兒女(承軒及佳晏)從幼稚園放學回家的模樣。
色舅舅偷偷溜進了浴室裡,拍下他們『青春的肉體』。重點部位,可是要打上馬賽克的唷^^
再來,介紹媽媽的好手藝(媽媽的壓箱寶)吧!
媽媽是個很堅忍的傳統女性,年輕的時候 (未滿十八歲) 就嫁給了爸爸,魚汛期時跟著船長爸爸一起出海捕丁香魚、補漁網,冬天漁休期則會早起幫我準備早餐、載我去車站搭車。雖然她只有國小畢業,但是從小就陪我一起念書、幫我複習功課。她的好手藝可不是蓋的,只要是吃過的東西都會學起來,每當台灣親戚來訪或過年過節拜拜時,就好像在辦滿漢全席一樣。擁有一個「燒了一手好菜」的好媽媽,也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之一^^
▲姐姐全家人從嘉義回來的那晚,媽媽煮得很豐盛,我真是一飽口福!
▲龍蝦粉墨登場囉!
▲用左手來目測,龍蝦的長度至少有三十公分!
▲這次製作的料理是『龍蝦味噌湯』,龍蝦的肉質很鮮美紮實、湯頭的口感很甘甜哩!
▲這張照片是去年的父親節(2011-08-08)拍的,媽媽將龍蝦製做成『龍蝦煨冬粉』。
▲大螃蟹也來囉!
▲我的手已經夠粗夠大了,大螃蟹的size也是不遑多讓呢!
▲螃蟹殼的份量,足足是我的手掌般大小。
▲螃蟹的大腳(螯),打開少說也有二十五公分。
▲不起眼的小螃蟹,是媽媽去海裡抓的,我們管他作『大狗母仔』(台語)。主要不是
吃它的肉,而是要吃蟹黃、蟹膏。
▲瞧!『大狗母仔』殼一打開,就是驚喜連連!好肥喔^^
▲好久好久都沒吃過地瓜簽粥了!鄉下人會將地瓜刨成地瓜絲,晾曬成乾,方便保存。
瞧!這就是最傳統的古早味,『地瓜簽粥』。
▲『河豚(刺蝟仔)』也來囉!
這是爸爸去海裡抓的。以前大家都只知道吃河豚肉,帶刺的河豚皮都是直接丟掉的。
後來知道河豚皮的豐富膠質與特殊口感後,才開始將河豚皮留存下來。
▲將河豚皮自然風乾或電扇吹乾後,帶著手套,用鉗子把河豚刺一根一根地拔除。最後
就變成一枚枚漂亮的『刺蝟仔皮』。(處理上很費工夫哩!)
▲別以為這樣就可以上桌囉!『刺蝟仔皮』得浸泡在冰水裡,至少冷藏個一天,才能達
到Q彈有嚼勁的最佳口感喔!要吃之前,從冰箱取出、切成小片,或沾上蒜頭醬油膏
、或沾上五味醬,滿滿膠質的『刺蝟仔皮』就是一道百分百的好料理。
▲以前家裡多半將新鮮的河豚肉作成『河豚麵線』或『豆鼓河豚』,沒想到第一次吃
到媽媽將河豚肉作成『三杯河豚』,超好吃的,而且吃起來沒有河豚的腥味哩!
▲這道是我小時候超討厭吃的,澎湖特有的家常菜—『醬油悶臭肉魚』,將『臭肉仔』
加點醬油、糖及蒜頭,悶煮提味後即可上桌。長大後我才覺得,這道家常菜其實還不
錯吃哩^^
▲再來這道『蚌殼米糕(大蛤蜊?)』,真不敢相信這是出自媽媽巧手的料理。或許
是之前媽媽要忙著出海捕魚、曬魚乾及捕魚網吧!退休後不用這麼辛苦了,就有時間
來製作創意料理,滿足姐姐的小朋友們。
▲在蚌殼裡塞進蝦子及糯米,用針線纏繞固定,蒸熟後即可食用。這道『蚌殼米糕』,
我邊吃、邊感動到掉眼淚XDDD
▲雖然現在好像很流行海膽沙西米,但不愛吃生魚片料裡的我家,還是比較習慣吃傳統
的『海膽炒蛋』,這也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料理喔!
▲烹煮魚的方法千變萬化,煎、炸、清蒸、紅燒、煮魚湯,都只是其中一種方法。媽媽
小時候就常常變換煮法,讓小朋友覺得很新奇。這道『五柳羹魚』,也是澎湖的家常
菜,將魚先酥炸,再將白菜、洋蔥、紅蘿蔔、筍子切絲或切丁,加入肉絲、蝦子或魷
魚,調味時再加點醬油、糖醋,稍微勾芡後淋至魚上,就大功告成。『五柳羹魚』吃
起來酸酸甜甜的,湯汁可以拌飯,又可以同時吃到蔬菜及肉類、海鮮類,避免小朋友
挑食、偏食,這就是『五柳羹魚』料理神奇的地方。
▲這道『培根炒花菜干(花菜酸)』,媽媽叫我一定要吃吃看。這是我第一次吃,花
菜酸得恰到好處,再搭配培根的鹹味,超好吃、超下飯的。
▲這道綜合炸物,也常常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,只是搭配的炸物會有變動。有時候是炸
大立花枝丸、花枝排,有時候是煎香腸,有時候是炸周氏蝦捲,有時候是炸肉片、炸
雞肉塊、炸蚵酥或炸花枝。今天的主角是『香腸+花枝+蚵酥』。
▲這道『西洋芹炒香菇』,西洋芹是家裡種的唷!
▲這道『炒地瓜葉』,地瓜葉也是家裡種的唷!
▲這道是『炒空心菜』。以前小時候我最討厭媽媽煮的空心菜及茄子,因為媽媽都會加
醬油悶煮,總是黑黑爛爛的。後來我教媽媽,鍋一熱就丟空心菜,翻炒後就盛盤,現
在這道炒空心菜變得很好吃哩!
▲『炸牛蒡絲』,是我小時候的最愛。
▲連有半天筍之稱的『檳榔心』都入菜了!
▲這是三重地區頗為有名的『甘寶雞』。
▲這是滷得很入味的雞爪。
▲這是『蛤蜊金針菇湯』。